2025年12月18日,海南自由贸易港将迎来关键时刻——全岛封关运作正式启动!这一重要决定已获党中央批准,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新阶段。
在国务院新闻办7月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对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展作了介绍,并以“4、3、2、1”四个数字概括了制度体系的主要特征:
人员、货物、资金与数据的跨境流动更加高效便捷。
目前已有85个国家人员可免签入境海南;
“洋浦港”船籍港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跃居全国第二;
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加快推进,资金流转便利;
数据跨境传输实行负面清单管理,保障安全与开放并重。
在货物贸易、服务贸易和外商投资三大领域实现更高水平开放:
进口原辅料、交通工具、自用设备实施“零关税”;
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落地;
22项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落地,外资准入政策全国最宽。
企业与个人均享受15%所得税优惠政策,已分别累计减免税超310亿元和170亿元。
加工增值免税政策扩展至全岛,离岛免税购物额度提高至每人每年10万元。
自贸港专属法律《海南自由贸易港法》已实施,配套法规超过40项,保障各项制度有效落地。
王昌林指出,封关不是限制,而是进一步的开放升级。海南岛将被整体划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,执行“三线管理”模式:
“一线”放开:海南与境外之间的人员货物流动更加自由;
“二线”管住:海南与内地之间实行精准监管;
岛内自由:岛内要素流通高度便利。
这意味着,封关后海南对接国际市场将更顺畅,国际资源要素也将加速汇聚。
为保障封关顺利落地,国家发改委推出了“四个更加”封关政策:
更优惠的“零关税”政策
“零关税”商品税目比例将从21%提升至74%,岛内享惠主体间流通免税,加工增值30%以上商品可免税进入内地。
更宽松的贸易管理
对部分限制进口商品作开放调整,“一线”进口方向更加自由。
更便利的通关举措
海南将启用8个“一线口岸”用于直接放行进口货物,设置10个“二线口岸”提升岛内与内地货物流通效率。
更高效的监管模式
“低干预、高效率”原则,实施精细化智能监管,确保政策红利真正落地。
为何选在2025年12月18日启动封关?这一天恰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7周年,象征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起点。海南此次封关,正是向世界释放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明确信号。
从现在起到正式封关,相关部门将抓紧政策宣贯和系统测试,确保企业、机构、个人都能顺利对接政策。封关不是终点,而是海南自贸港迈向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重要起点。
未来,海南将继续扩大开放、完善政策、优化制度,朝着建设“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”不断迈进。